碳匯林訊 仲夏時節的贛鄱大地,廣袤林海正悄然孕育著綠色財富。江西省林業局最新數據顯示,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3.35%的生態基底下,2025年將重點推進碳匯項目開發,計劃完成20個重點林業碳匯項目儲備,持續擦亮"生態大省"的綠色發展名片。
一、政策支撐構建碳匯開發新格局
江西省創新建立"1+N"政策體系,以《林業碳匯能力提升三年行動方案》為綱領,配套出臺項目開發指南、交易規則等7項制度。通過建立全省統一的林業碳匯項目庫,實現資源動態管理,已完成全省21個重點林區碳匯本底調查,精準繪制出1:50000的碳儲量分布圖譜。
二、科技賦能打造精準計量體系
在贛南林業碳匯監測中心,衛星遙感與地面傳感器組成的"天地空"監測網絡實時更新數據。依托國家林草局重點實驗室,江西已構建包含12項關鍵參數的本地化計量模型,碳匯量測算誤差率降至5%以下。2024年新建的200個標準化樣地,使監測精度提升30%。
三、市場機制打通價值轉化通道
江西創新推出"碳匯+金融"模式,累計發放碳匯質押貸款3.2億元。在撫州試點建設的區域性碳匯交易平臺,已完成首筆5萬噸碳匯交易。更推出全國首個"碳匯保險"產品,為50萬畝林場提供1.2億元風險保障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中心數據顯示,全省林業碳匯潛在價值超200億元。
四、生態富民激活綠色發展動能
井岡山市通過開發竹碳匯項目,帶動1.2萬林農人均增收800元。贛州油茶碳匯項目創新"碳票+茶油"復合交易模式,實現生態價值倍增。全省已培育碳匯專業合作社43家,培訓碳匯計量師500余人次,形成"項目開發-監測核證-市場交易"全鏈條服務體系。
站在"雙碳"戰略新起點,江西正以林業碳匯為支點,撬動生態價值轉化的"金山銀山"。隨著撫州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縱深推進,這片紅土地上的綠色奇跡,正在書寫著新時代的"生態經濟學"樣本。
|